水,是生命之源。起初,古人依山而栖,傍水而居。嗣后,在所形成的城镇、村落,又以凿井取水,以供饮用。古人凿井,除方便取水外,还有因井水水质较佳而备受青睐。明清时丹阳城乡村有村井,家有家井,庙有庙井,其数量约有数千口之多。19796月调查统计,仅城内的水井共有508口,其中半数以上为古井。这些古井命名,或以地名,或以用途,或以形象,或以其水味以及有关名人而命名。如行宫镇九里庙的沸井、司徒镇白鹤山的灌瓜井、珥陵集镇的辣井、城北观音山的玉乳泉井、城内双井巷的双井以及延陵的韦昭井等等。

    1.沸井

    沸井原位于行宫九里庙(季子庙)内外。《舆地志》载:季子庙附近有井百余,庙前有沸井4所。齐高祖建元元年(479年),井北忽闻金石之声,掘深二尺,得沸泉。其后复有声铮铮,又掘得泉,沸涌如浪。延陵县令戴景度以闻,于是并凿为井。今见有四井,腾涌惊沸,二清二浊,戚沸之声,昼夜不绝。后人又曰:四井地穴,百沸天涌。即指此。九里庙于抗日战争中被毁后,沸井至今尚存,常年喷涌,水色乳白。

    2.灌瓜井

    灌瓜井位于城西15里白鹤山原三仙庙前,今司徒镇境内。相传为东汉末年,三国吴大帝孙权祖父孙钟在白鹤山下种瓜,曾用庙前此井汲水灌瓜,故称。抗战期间堵塞。井圈尚存,白矾石质,圈座底呈八角形,表面雕有8叶荷瓣,内圈为圆形,直径0.32米。现存杏村凌甲,仍用作井圈。

    3.谌母丹井

    谌母丹井位于城南3里处仙台观内,今南郊东风新村附近。凿于西晋年间。仙台观旧时称黄堂院,相传为道家谌母元君修炼飞升之地。此井约于清时湮塞,井圈仍存,用作他井,圈上所镌西晋丹源”4字清晰可见。

    4.嘉井

    嘉井位于今折柳镇嘉井村。旧时有井5口,以古音律分别定为官井、商井、角井、徵井和羽井。至清咸丰年间,村东商、角、徵3井相继湮塞,唯村西石桥处的羽井尚存,清澈见底。官井在村中,深至5丈余,大旱不竭。

    5.辣井

    辣井位于珥陵集镇内。此井水味辣,故名。里人用此井水酿酒,味佳,清冽无比。

 

6.龙井

龙井位于城东原云阳桥堍左右两侧,共4口,凿于清康熙十三年(1674年),云阳桥重修时,其意寓祥龙蟠桥,永年百吉,曾为旧时丹阳城内外十三景之一。   

7.双井

    双井位于旧县城内贤仁坊,今双井巷南首处。邑人谓其井最古,不知凿于何年。两井相隔仅丈余,其色不同。南井水呈赤色,北井水呈黄色,双井巷因此得名。久废。

    8.大井

    大井位于今新民东路丹阳对外贸易总公司处,为明代所凿。井涸时井底可摆酒席数桌,故曰大井20世纪70年代末因城建开发,湮废。

    9.三教井

    三教井位于今南门磨盘街附近。相传井底有3石人,谓儒家鼻祖孔丘、道家祖师李耳和佛祖释迦牟尼。凡遇旱时井涸则见,因此得名。久废。